今天是
首页 >> 科学研究 >> 正文
阴雨天气玉米、晚稻产后收储注意事项及推荐方法
发布时间:2025-10-22 09:25:14

阴雨天气玉米、晚稻产后收储注意事项及推荐方法

目  录

一、收获方式
二、存储注意事项及推荐方法

   (一)稻谷存储
   (二)普通农户玉米穗储存
   (三)收储企业(或粮食经纪人)玉米储存
三、粮食产后烘干环节(严控水分与品质、科学烘干)
   (一)普通农户
   (二)收储企业(或粮食经纪人)

  十月以来,陕西省遭遇连续阴雨天气,正值玉米、晚稻收获季节,对适时收获与产后保管构成严峻挑战:一是农田土壤持水率较高,导致收获机械难以下地;二是田间空气湿度大,加剧未收割穗发芽和霉变风险,降低籽粒品质;三是已收割粮食无法及时晾晒通风,增加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。为降低连续阴雨天气对粮食收储等的不利影响,可重点采取以下应对措施:一是加强天气监测预报,及时组织机械或人工下地抢收;二是创造有利条件,尽早晾晒通风、烘干降水;三是加强粮情监测,预防发热霉变,确保堆垛安全储存。参照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专家意见,结合我省实际,提出农户和粮食收储企业或粮食经纪人重点注意事项及推荐方法。
  一、收获方式
  根据天气监测,精准预判3-5天内的降雨间隙,雨停即进行收割。玉米、晚稻收获方式上,要充分考虑烘干或晾晒降水处理能力,若附近有烘干设施,鼓励籽粒收。若缺少烘干塔,提倡玉米果穗收获,为后续自然降水或集中烘干创造条件。 
  注意及时收割成熟和倒伏的水稻、玉米,尽可能减少粮食在田间发芽;穗发芽的稻谷、玉米需单独收割,防止混杂。
  建议:挖开田埂,减少田间积水;机收采用履带式收割机,其他收割机容易陷入泥地。
  二、存储注意事项及推荐方法
  (一)稻谷存储
  收割后的稻谷,在10小时内尽可能烘干;若不能及时烘干,须把稻谷尽可能摊薄,利用条件强制通风(例如风扇等),每隔2~3小时,翻动一次,尽可能减少水分。
  (二)普通农户玉米穗储存
  农户缺乏专业烘干设备,重点推荐采用以下三类方法:一是抓好离地通风关键环节。建议尽量避免将玉米穗直接堆放在泥土地或水泥地上,易导致潮气滞留。推荐用木板、砖块或钢管垫高30厘米以上做隔潮层,再在上方堆放玉米穗,同时确保垛与垛之间留足通风道,进一步减少潮气积聚。二是用好“玉米楼子”传统智慧。“玉米楼子”四面透风,适合农户庭院使用。三是做好简易辅助降湿与专业求助。连续阴雨时,可在玉米堆周围撒干沙土、生石灰吸湿,避免霉变;若为少量玉米,可用风扇辅助降湿;天气转晴后,需将玉米摊薄至5-8厘米晾晒,每2小时翻动一次。若玉米水分超过18%,最稳妥的办法是联系粮食烘干企业或产后服务中心,通过烘干、代存代放消除霉变风险。  
  1.地面堆垛(码趟子)

  (1)选择硬化、干燥、通风处,底部垫高20cm以上,防潮防水,并备好防雨篷布。 
  (2)堆垛宽度1.2-1.5m,高度不超过1m。水分>30%的,垛宽严格控制在1.2m以内。
  (3)玉米穗去除大部分果皮,采用穗尾朝外、穗头朝里的方式层层交错摆放,确保堆内有充足空气流动孔隙。
  (4)两个趟子之间保留20cm以上距离,以利通风。
  2.围网储存(上栈子)

  (1)用木材、钢管做支架,四周用加密木材、钢丝网或塑料网围合,顶部加装可收放的防雨塑料帘(雨天遮盖,晴天打开)。 
  (2)底部垫高20cm以上,栈子堆垛宽度和高度分别不超过1.5m和2m。
  (3)水分>30%时,上栈子时在堆垛中上部插入直径15-20cm的金属管网或竹篾通风管,加速自然通风降水。
  3.棚架式储存(入楼子)

  (1)用粗木杆或钢管搭建骨架,四周安装金属网,顶棚用彩钢板等材料搭成屋脊形防雨。 
  (2)楼子底部离地20cm以上,宽度1.5-2m。水分>30%的,宽度不超过1.5m,楼子穗堆顶部与屋檐保留20cm以上空气流动空间。 
  (3)搭楼子时,可在堆中上部加装直径15-20cm的金属通风管网,加速自然通风降水。 
  4.日常管理(做到“三勤三防”)
  (1)勤观察防发热。每日检查粮堆,手探或使用手持式温度探杆,发现温度过高(超过35℃)或有热气散出,立即通风、翻动或晾晒。 
  (2)勤通风防捂粮。粮食水分较高,天气条件不利于自然通风时,应及时采用风扇、小功率轴流风机等主动通风降温、降水;天气晴好时,及时打开栈子防雨篷布、楼子通风口,或翻动趟子表面,促进通风降水。
  (3)防霉剂的使用。连续阴雨时,缺乏有效降温、降水措施时,对于高水分玉米穗,也可在穗堆中以1g/kg粮要求均匀拌入食品级丙酸或双乙酸钠防霉变。
  (三)收储企业(或粮食经纪人)玉米储存 
  一是优先选用通风仓、钢板仓储存(配备粮情测控和机械通风系统),依托液压翻板快速入库技术,快速完成整仓入库,为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抢得宝贵时机;对高于安全水分2%以上的玉米,可采用大功率风机实现就仓干燥,将粮食水分降至安全标准。粮食入仓后,开启粮情检测系统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,一旦出现发热情况,启动通风设备,平衡降水通风、降低霉变虫蚀风险。
  二是玉米棒采用分层码垛通风堆放,放在通风干燥处,不能密封。每层高度不高于1米,底层架空,留0.2米空隙,每层留0.1米空隙;堆宽度不超过1.3米。玉米籽粒及时烘干,不能烘干的,采用底部通风,粮堆高度不超过1米。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,可采用三氯异氰尿酸杀菌药剂喷洒消毒。
  三是延伸湿粮应急处理与便民服务。针对农户急售湿粮,储备企业可开放临时晾晒场地、配备防雨布,并开设“便民服务站”,免费为农户提供玉米质量检测、清杂、分级服务。
  三、粮食产后烘干环节(严控水分与品质、科学烘干 )
  (一)普通农户 
  1.提前准备临储设施或对接专业烘干服务。优先联系辖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预约代烘干,明确告知作物品种与预估水分,约定送粮时间避免积压;若自行晾晒,提前准备具有通风能力的临储设施,宜每日翻动3-4次,或定时采用小功率轴流风机通风防止内部湿热聚积,同时做好防雨措施。
  2.烘干前进行湿粮清理、按水分分堆或装袋。送粮前清理秸秆、大杂质,确保含杂率≤2%;按水分含量高低分级装运,玉米水分>20%、小麦水分>17%、稻谷水分>20%的湿粮单独装袋,避免同一批次水分差超3%。 
  3.烘后质量核验。接收烘后粮食时,要求提供水分检测结果,确保玉米水分≤14.0%、小麦≤12.5%、稻谷≤13.5%;同时检查粮粒,避免出现焦糊粒,破碎率增值≤0.5%,水分不均匀度≤0.5%。 
  (二)收储企业(或粮食经纪人)
  1.烘干设备选用。一是高效实用自有固定式烘干设施;二是联系租用移动式烘干设备;三是配送产后服务中心。
  2.科学烘干作业。按先高水分后低水分顺序烘干。针对高水分玉米(含水量28%-35%),应采用两次烘干,单次降水幅度≤5%。按品种和用途控制热风温度,要求食用玉米55-65℃、烘干机需设缓苏段,缓苏与烘干时间比≥3:1,避免粮粒裂纹/爆腰(玉米裂纹率增值≤25%、稻谷爆腰率增值≤2%)。烘干至安全水分(14%)后,须在仓内冷却至环境温度后再出仓储存,避免热粮结露引发二次霉变。

【关闭窗口】
2007-2025 陕西省粮油科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
联系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路138号
陕ICP备06000652号-2 陕公网安备 61010402000725号